拔山扛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例子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宋 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基础信息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注音ㄅㄚˊ ㄕㄢ ㄍㄤ ㄉ一ㄥˇ
繁体拔山摃鼎
正音“扛”,不能读作“gàng”。
感情拔山扛鼎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辨形“鼎”,不能写作“顶”。
近义词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反义词软弱无力
英语great in strength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 成语“拔山扛鼎”的语文解析
在浩瀚的汉语词汇海洋中,每个成语都是一个精妙的小世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拔山扛鼎”便是这样一个成语,它不仅描绘了一幅力能移山、勇不可挡的壮丽画面,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精神。
#### 字面解读
首先,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成语。"拔"意为拔起、举起;"山"自然是指高大的山峰;"扛"是用肩承担重物的意思;"鼎"则是古代的一种炊具,通常用来烹煮食物,因其体积庞大且重量不菲,象征着重物。因此,“拔山扛鼎”字面意义上指的是能够将高山举起,用肩膀扛起沉重的大鼎。
#### 历史背景
然而,这个成语真正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它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故事与西楚霸王项羽有关。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年轻时力大无穷,曾自夸力能扛鼎。这一描述不仅体现了他的武艺高强,更是他个人英雄主义和无畏精神的象征。在后世流传中,“拔山扛鼎”逐渐成为形容人力量巨大、英勇无比的代名词。
#### 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拔山扛鼎”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力量强大或能力出众。例如,在体育赛事中,某位运动员以超乎常人的体能表现赢得比赛,可以称其为“拔山扛鼎”。此外,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在某一领域内拥有非凡成就,如科研工作者在攻克难关时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亦可称为“拔山扛鼎”。
#### 文化意义
除了直观的力量展示,“拔山扛鼎”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以及对力量美的追求。它不仅是对个体能力的认可,更是一种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塑造。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在中国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体现。
#### 结语
综上所述,“拔山扛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其使用方法,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让我们一同探索更多这样富含智慧与美感的语言瑰宝吧!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身之处(意思解释)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意思解释)
- 铁郭金城(意思解释)
- 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释)
- 蠢蠢欲动(意思解释)
- 匡乱反正(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杨柳依依(意思解释)
- 饿虎吞羊(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地丑德齐(意思解释)
- 白云苍狗(意思解释)
- 斗转星移(意思解释)
- 反戈一击(意思解释)
- 顾影自怜(意思解释)
- 无微不至(意思解释)
- 现实主义(意思解释)
- 无恶不作(意思解释)
- 为万安计(意思解释)
- 步步深入(意思解释)
- 角巾东路(意思解释)
※ 拔山扛鼎的意思解释、拔山扛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穷年累世 | 形容时间长久。 |
旁若无人 |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
犬马恋主 | 喻臣下眷怀君上。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
香销玉沉 | 香、玉:美女;销:通“消”,消失。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珠宫贝阙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
推三阻四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
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千家万户 | 众多人家。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