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biǎnduó

褒贬与夺



褒贬与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例子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晋书·祖逖传》


基础信息

拼音bāo biǎn yǔ duó

注音ㄅㄠ ㄅ一ㄢˇ ㄩˇ ㄉㄨㄛˊ

繁体褒貶與奪

感情褒贬与夺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对人的态度。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褒贬与夺:解读语言的力量》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成语作为璀璨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力量的成语——“褒贬与夺”。 首先,“褒贬与夺”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下篇》,原句为“是故圣人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施而仁,不夺而取,不赏而劝,不伐而功,不求而得。”这里“褒贬与夺”被用来形容圣人不用奖赏、惩罚等外在手段,就能使百姓自觉遵守规则,达到治理的目的。 从字面上看,“褒贬与夺”由四个部分组成:“褒”意为赞美或奖励;“贬”指批评或责备;“与”在这里有给予、赋予之意;“夺”则表示夺取或剥夺。整体而言,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和引导,实现对事物的掌控和影响。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于道德修养和领导艺术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对立统一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褒贬与夺”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事物的好坏优劣,以及对其采取的相应措施。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运用此原则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改正错误;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可以通过合理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促进团队进步;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应用,比如家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和约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褒贬与夺”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成语,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如何运用智慧的眼光去评判是非曲直,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人们向善。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注重方式方法,避免简单粗暴地使用强制性手段,而是应该通过正面引导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褒贬与夺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褒贬与夺的意思解释、褒贬与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缝衣浅带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迩安远至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没颠没倒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
卑谄足恭 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艺高人胆大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颠沛流离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心灰意冷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压岁钱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晓以大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繁文缛节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擦肩而过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经纬天下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汗牛充栋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捞一把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挖空心思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不可磨灭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笑貌声音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