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ǒuzhīcái

八斗之才



八斗之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出处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例子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愈弱冠耳。怀八斗之才,饮万斛之恨。(清 梁起超《饮冰室诗话 二四》)


基础信息

拼音bā dǒu zhī cái

注音ㄅㄚ ㄉㄡˇ ㄓ ㄘㄞˊ

繁体八鬥之才

正音“斗”,不能读作“dòu”。

感情八斗之才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赞颂文人富有才学。

辨形“才”,不能写作“财”。

近义词才高八斗、文江学海

反义词绣花枕头、胸无点墨

英语full of literary talent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八斗之才:才华横溢的代名词》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色彩的成语——“八斗之才”。 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间,“八斗之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那么,为什么用“八斗”来形容人的才学呢?这背后其实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刘义庆曾编撰了一部《世说新语》,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魏时期,曹植与曹丕兄弟俩才华横溢,备受世人瞩目。当时,有人称赞曹植的才学,说他有“八斗之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把天下的才学分为十斗,曹植一个人就拥有其中的八斗,剩下的两斗才是其他人的总和。因此,“八斗之才”便成为了曹植才情卓越的象征。 “八斗之才”这个成语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曹植的才华,更因为它传递出了一种对于人才的尊重与赞美。在中国文化中,历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八斗之才”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古时的文人墨客,还是现代的莘莘学子,都应该努力追求卓越,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八斗之才”的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鼓励学生们不仅要勤奋学习,还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仅仅看他的学历或成就,更应该看到他内在的品质和潜力。正如“八斗之才”所寓意的那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曹植”,只要我们能够发现并激发自己的潜能。 总之,“八斗之才”这一成语不仅是一个关于才华的故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智慧与才能的崇高敬意。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文化遗产,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斗之才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八斗之才的意思解释、八斗之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日日夜夜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以小见大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阿世取容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丑声远播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暮史朝经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十全大补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生死有命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酒能乱性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十恶不赦 十恶: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凹凸不平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困兽犹斗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魂飞天外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亡魂失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辞喻横生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红颜薄命 旧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难。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岂有此理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