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oshān

拔地摇山



拔地摇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基础信息

拼音bá dì yáo shān

注音ㄅㄚˊ ㄉ一ˋ 一ㄠˊ ㄕㄢ

繁体拔地搖山

感情拔地摇山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声势极大。

近义词地动山摇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拔地摇山:一种壮丽的描绘》 在汉语成语的海洋中,每个成语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拔地摇山”这一成语。 “拔地摇山”出自南朝梁代萧统编纂的《文选》,原句为“飞阁干云,层楼倚汉。雕楹玉磶,绣桷画栭。烟霞交映,风雨时至。故能拔地摇山,虹霓生影。”从字面理解,“拔地摇山”意为将地面拔起,使大山摇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气势。它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建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建筑物或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如:“那座摩天大楼拔地摇山,直插云霄,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拔地摇山”不仅体现了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还表达了人们对其壮丽景象的赞叹之情。同时,它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些事件或现象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仿佛要拔地摇山,撼动整个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拔地摇山”往往被用来形容事物的气势磅礴,或者比喻某种力量的强大,能够改变现状或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使用“拔地摇山”的表达来形容一场战争的激烈程度,或是自然灾难的破坏力。而在现代语境下,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用于形容科技发展带来的变革,以及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之,“拔地摇山”这个成语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丽景象,还能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去发现那些具有震撼力的事物,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拔地摇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拔地摇山的意思解释、拔地摇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吉星高照 吉星:指福、禄、寿三星;古人以为吉祥之星。吉祥之星高高照临。借指能带来吉祥的人或事物。
节用裕民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干干脆脆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晕头转向 晕:头脑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
信及豚鱼 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乌合之众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活蹦乱跳 欢蹦乱跳。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肝胆欲碎 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因噎废食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顾影弄姿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反面无情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自命不凡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绊脚石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目眩心花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经纬天地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交臂历指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意兴索然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天网恢恢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