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owàn

傲睨万物



傲睨万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出处宋 黄庭坚《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例子……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鲁迅《文化偏至论》)


基础信息

拼音ào nì wàn wù

注音ㄠˋ ㄋ一ˋ ㄨㄢˋ ㄨˋ

繁体傲睨萬物

感情傲睨万物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态度。

近义词目空一切

反义词谦虚警慎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傲睨万物:俯视天地,睥睨一切 成语“傲睨万物”是一种描述人态度或情感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看不起世间万物。它通常用于描绘那些自视甚高、不把他人放在眼里的骄傲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看不起别人,这种态度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矛盾。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傲睨万物”的“傲”是骄傲的意思,“睨”有斜眼看的意思,表示一种轻蔑的态度。“万物”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整个成语形象地刻画了一个高傲自大的人物形象,他不仅瞧不起人,甚至连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不放在眼里。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乎!’登武库台,慨然有傲睨万物之志。”这里描述的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阮籍登上广武山,感叹当时没有真正的英雄,使得小人也能成名。之后他又登上武库台,心中充满了傲视天下的豪情壮志。由此可见,“傲睨万物”不仅是对个人态度的一种描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使用“傲睨万物”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贬义色彩。虽然有时候人们可能会用它来描述一些拥有非凡才华和成就的人物,但更多的是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自负、目中无人的行为。因此,在运用这个成语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把握其含义和感情色彩,避免产生误解。

傲睨万物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傲睨万物的意思解释、傲睨万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阿谀奉承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从俗就简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价值连城 价:价格;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贵;价值很高。
快马加鞭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鼠凭社贵 老鼠把窝做在土地庙下面,使人不敢去挖掘。比喻坏人仗势欺人。
歇斯底里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遁世离俗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天昏地暗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辞简意足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坏法乱纪 破坏法制和纪律。
皮开肉绽 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目不转睛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色中饿鬼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偶一为之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不治之症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吉光片羽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战天斗地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春寒料峭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取之不尽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义不容辞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哀兵必胜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