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首之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仇恨极深,乃欲谋取对方的头颅才甘心。贸,通“牟”。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雠也。”
例子明·赵南星《送胡清宇老先生令介休序》:“民吾之赤子,有害我赤子者,此贸首之雠也,孰能宽?”
基础信息
拼音mào shǒu zhī chóu
注音ㄇㄠˋ ㄕㄡˇ ㄓ ㄔㄡˊ
繁体貿首之讎
感情贸首之雠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深仇大恨。
近义词贸首之仇
英语bitter hatred(mortal foe)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探秘成语“贸首之雠”:一场身体与灵魂的交易》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每一个成语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一个道理,它们是汉语语言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贸首之雠”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珍珠,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也寄托了古人对于正义与道德的思考。
“贸首之雠”出自《庄子·盗跖》,原句为:“盗跖曰:‘何以相食?’孔子曰:‘以其所不能也,贸首之雠,不宿于敌。’”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盗跖质问孔子为何要以身犯险,孔子回答道:为了不留下杀头的仇恨,不把仇人留到第二天。这里,“贸首”指的是砍头,“雠”则是指仇恨。整句话的意思是指为了防止未来更大的仇恨,宁愿选择立即解决眼前的冲突,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字面上理解,“贸首之雠”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极端的选择,即为了避免未来的仇恨,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这并非简单的暴力逻辑或自我牺牲,而是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考量。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决绝态度,以及对和平与秩序的渴望。他希望通过迅速而果断地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升级,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在现代社会,“贸首之雠”这一成语虽然不再频繁出现,但它所传递的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或拖延。同时,也告诫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后悔莫及的事。
总之,“贸首之雠”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关于勇气、责任与智慧的哲学思考。它教会我们要有担当,敢于直面问题;也要懂得审慎,避免无谓的牺牲。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石枯松老(意思解释)
- 物尽其用(意思解释)
- 鉴影度形(意思解释)
- 损人不利己(意思解释)
- 男女授受不亲(意思解释)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意思解释)
- 出头露面(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官僚主义(意思解释)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释)
- 折臂三公(意思解释)
- 命与仇谋(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茕茕孑立(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释)
- 取之不尽(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离本趣末(意思解释)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贸首之雠的意思解释、贸首之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安适如常 | 平安舒适像正常情况一样。 |
不二法门 |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紫陌红尘 |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 |
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天涯海角 |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快人快语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说爽快话。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轻重缓急 |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爱毛反裘 |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挥戈反日 |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
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进退维谷 |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
比翼鸟 |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