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泰山以超北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挟:夹持;超:跨过。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基础信息
拼音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
注音ㄒ一ㄝˊ ㄊㄞˋ ㄕㄢ 一ˇ ㄔㄠ ㄅㄟˇ ㄏㄞˇ
感情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语jump over the North Sea with Mount Tai under one's arm
德语ausgeschlossen sein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挟泰山以超北海:理解与应用》
在浩瀚如烟的中国成语宝库中,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略显生僻但内涵丰富的成语——“挟泰山以超北海”。
首先,“挟”在这里并非指挟持或挟制,而是带有辅助、扶持之意。古人常用此字形容将某物夹于腋下或怀中携带。而“超”,在这里不是超越的意思,而是跨过、越过之意。“北海”则是古代对中国北方海域的一种泛称,并非特指某一具体海域。
因此,整个成语“挟泰山以超北海”的字面意义就是:将泰山夹在腋下跨过北海。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在汉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往往用于比喻难以实现的事情。这种夸张手法旨在强调事情的艰巨性和不可行性,用来形容某种任务或目标极其困难,甚至无法实现。
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能夹着泰山跳过北海,那这人一定是疯了,因为这是绝对做不到的事。但如果说他不能给老人按摩,那只是因为他不愿意去做,而不是真的做不到。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挟泰山以超北海”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有些事情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克服困难,就有可能实现。反之,如果连尝试都不愿意,那才是真正的无能为力。
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挑战时,不妨回想一下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不要轻易放弃,即便目标看起来像“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样遥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于挑战,总有一天能够达成自己的梦想。
总之,“挟泰山以超北海”不仅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更是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它教会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敢于接受挑战,即使最终未必能达到目标,至少也能在过程中收获成长与进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进种善群(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意思解释)
- 敬业乐群(意思解释)
- 望风扑影(意思解释)
- 说雨谈云(意思解释)
- 浪费笔墨(意思解释)
- 心里有鬼(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夷为平地(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刀耕火种(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精兵强将(意思解释)
- 势在必行(意思解释)
-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解释)
- 拆东墙补西墙(意思解释)
- 阿时趋俗(意思解释)
- 成己成物(意思解释)
※ 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意思解释、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嘴里牙多 | 谑语,指会说话 |
亦复如是 | 复:又,再。也是这样。 |
超俗绝世 |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身败名裂 |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运筹帷幄 |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丰功伟绩 | 丰:多;伟:大;显赫。伟大的功勋和成就。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辞喻横生 | 横生:横逸而出。言辞生动,横逸而出。 |
强颜欢笑 |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
钜学鸿生 | 学识渊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