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例子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中呢?
基础信息
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
注音ㄨˊ ㄉㄨㄥˋ ㄩˊ ㄓㄨㄥ
繁体無動于中
感情无动于中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谜语左右摇摆
近义词无动于衷
英语be dead to all feeling(with dry eyes)
俄语безучастный(бесстрастно взирать)
日语少(すこ)しも感動(かんどう)しない,極(きわ)めて冷淡(れいたん)である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是一种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能够简洁而深刻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看似不太常见的成语:“无动于中”。
首先,“无动于中”并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它实际上是一个误用或变体的成语。正确的成语应该是“无动于衷”。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意思及其背后的含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无动于衷”的正确解释。
“无动于衷”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它的字面意思是心中没有受到触动,即对外界的事物或情况没有任何反应或情感上的波动。这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面对某些事情时表现出的冷漠态度或者缺乏情感反应的状态。比如,当一个人听到一个悲伤的消息却没有任何表情或反应时,我们就可以说他“无动于衷”。
然而,当我们遇到“无动于中”这样的词语组合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实际上,“无动于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可能是由于书写错误、笔误或是口误导致的。不过,如果我们尝试从字面上去理解“无动于中”,可以将其解读为内心深处没有任何波动或变化。这种解读虽然与“无动于衷”的意思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且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并不推荐使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无动于衷”还是“无动于中”,它们都试图表达一种内在的情感状态。然而,只有前者是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成语。因此,在写作或口语交流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正确的成语,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学习和使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通过对“无动于中”和“无动于衷”的探讨,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准确地运用成语,让语言成为我们沟通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结驷连骑(意思解释)
- 困而不学(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牛郎织女(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卑鄙龌龊(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热气腾腾(意思解释)
- 超然绝俗(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释)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千里命驾(意思解释)
※ 无动于中的意思解释、无动于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芒刺在背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
不可胜举 |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 |
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吸血鬼 |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钱财、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 |
逸游自恣 | 逸:安闲;自恣:放纵自己。安闲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纵自己。 |
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苦思冥想 | 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喜新厌旧 |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刚愎自用 |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家常便饭 |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